肺包虫病 (别名:肺包虫囊肿、肺棘球蚴病、肺棘球蚴囊肿)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心胸外科、外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传染:
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
无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
休克、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异常、胸痛、胸腔积液、气胸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展开

  细粒棘 球绦虫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约75%~80%0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小循环至肺(约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棘球绦虫生活环见图1)。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约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左右,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kPa(100~300mmHg),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着整个内囊,厚约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

  图1 棘球绦虫生活环

  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流量略多,与肝脏较近,二者之间有较丰富的淋巴管相通,这可能是右肺多见的原因。囊肿多为单发,占65%~75%,多发者一般是2~3个,一侧或双侧。约17%~22%并发其他部位囊肿,肺、肝并发的最常见,占13%~18%。

  图1 棘球绦虫生活环

  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流量略多,与肝脏较近,二者之间有较丰富的淋巴管相通,这可能是右肺多见的原因。囊肿多为单发,占65%~75%,多发者一般是2~3个,一侧或双侧。约17%~22%并发其他部位囊肿,肺、肝并发的最常见,占13%~18%。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贾第虫病概述

吃青蛙致寄生虫脑内寄居14年 男子反复昏迷抽搐

因吃爆炒青蛙 寄生虫“住”湘籍男子脑内14年

7类药物 乙肝患者需慎用

奇怪寄生虫让男人变笨

人类迫切需要黑热病疫苗

寄生虫感染与变态反应

肺包虫病专家
上海肺包虫病治疗医院 更多
肺包虫病治疗医院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疾病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